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艺术评论

  • 距离ヤ阻隔爱
楼主回复
  • 阅读:485
  • 回复:0
  • 发表于:2012/2/25 15:32:24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乾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浅析袁啸(灏夫)先生的隶书艺术

                               文/中原

     袁啸先生是中国当代书坛隶书大家,以其独特的字形,丰富的线条,尤其是上下左右通篇的贯气,而使其作品既有别于古人也有别于现代人,不仅仅是“有别”,而是以其卓荦绝伦的艺术美为当代书坛有识之士拍案叫好。

    说到袁啸先生书法的字形,我就想起佛家经典《金刚经》里的一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句话本来是说要修练佛法就要离众生去四相得大自在,可是用这句话来说袁啸先生书法的境界,我看是很合适的。袁啸先生的隶书就是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说是“四无相”呢?袁啸先生的字就他本人而言,几乎没有两个相同的笔画,同一个字,也几乎没有两种相同的书写形式。一个同样的笔画,同样的字,同样的内容,在袁啸先生第二次书写时是不一样的,是又一次的创作,充分体现了“无我相”;同时他的书法又是“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般说来一个书法家要么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要么会受到历史某个时代的影响或者历史某个人的影响而走不出这个框框。而袁啸先生的作品没有受某一时期,某一个人,某一部经典的具体的框框限制,他的作品是独我的,是“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排除了种种局限,创造出一种独有的特别的艺术形式美。

    我们说好的艺术作品处处充满了矛盾,是在矛盾中产生、在矛盾中平衡、在矛盾中对立统一的。说袁啸先生的作品是“无四相”其实是“有四相”。《金刚经》里面讲“无四相是佛”,是修炼而成的,“有四相是众生”袁啸先生的作品其来源于“众生”,这个“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传统,就是董其昌,金农,邓石如,赵之谦,刘炳森,看袁啸先生的作品几乎什么都有。每个历史时代的书法风格都有,是多元的,篆隶的味道特别足,尤其能根据通篇上下左右贯气的需要将字形拉长压扁,打破所有的框框,以“有四相”为根,以“无四相”为本,其根的广泛和本的卓越可以说不论历代书家还是现代书家能达到这样高度的是不多的(当然我们说的是袁啸先生作品中的精品)。袁啸先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就是这种“有四相”与“无四相”的关系,他在继承上是有“四相”的,在创新上是无“四相”的。说到袁啸先生的创作思维对当代书法的影响,可以说影响很大。很多人都是想以传统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可是看很多人的书法,走进传统的部分浅薄单调,走出传统的部分有肆意妄为的成分,其艺术的含金量不足。

与字形紧密相连的是书法的线条。袁先生的书法线条是极为丰富而多彩的,虚与实的把握,轻与重的把握,长与短的把握,收与放的把握,灵动而准确,时时根据需要随机而生,有时一个线条中枯与润,疾与迟,行与涩,无所不包。袁先生讲:“历史上称得上书法大家的首先是线条美的独特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而书法作品的总体协调与精微把握都依赖于连续的和断续的,一气呵成与多种形态的有形与无形的线条贯穿其中”。经常在古人书论中看到这样的描写书法作品优美造势的句子象“众鸟振翅”,“高峰坠石”,“警草入蛇”,“担夫让路”,“孤蓬自振”“驷奔泉”,“公孙舞剑”等等像这样描写书法生动造势的情势,在书法作品中不论是古代书家还是现代书家能达到这水平的并不多。可是在袁啸先生的作品中特别是在他的一些优秀作品中由于其丰富的线条效果加之其书法灵活的造型这种妙造自然的情势随处可见。

袁啸先生书法线条的精美绝伦更在于其对笔的控制能力。先生行笔不是随墨成形,而是特别讲究“多一分则过之,少一分则逊之”。我曾看到袁啸先生写手札,是站着悬肘写的,字形准确,线条特别饱满有弹性。行家知道打太极拳要求臂的弯曲程度、像绷起的竹条要有弹性,饱满。袁啸先生的书法线条就达到了这种效果“绷而不紧,松而不驰,刚柔相济,不温不火”!不论是凸出还是凹进的、不论是折叠还是环绕的,都极为饱满有弹性有生命力。袁啸先生的这一功夫可谓是硬功夫。袁啸先生书法线条的效果是否可以说前无古人呢?袁啸先生自己讲“我不赞成一味的死临帖,关键还是多读贴,读懂贴”。可是古往今来天天伏案写字帖的又有几人有这样的功夫呢?袁啸先生书法线条中的毛的效果,虫蛀的效果,枯树曲铁的效果,可谓随机而出,我们今天研究袁啸先生,更要研究怎样才能有这样的硬功夫。在创作上经常出现的线条问题:一是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很囊软,二是生拖直拉长枪大戟不饱满无弹性,三是大量使用涨墨枯笔降低了线条的难度。

    袁啸先生书法最杰出的方面还不在其书法的字形和线条,而在其通篇的贯气。袁啸先生在书法训练班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在琢磨的一件事,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古人讲的使书法之气通于隔行”。这话原本是唐朝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里说讲:“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古人讲了之后再没有人去研究,袁啸先生做到了“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为终篇之准。”袁啸先生通过线条,通过字形,通过黑白关系,使一幅作品中气在字里行间荡漾流动。这种气在感觉上是一种物质能量,不是所谓的文气,书卷气那种气质印象。我看袁啸先生好的作品就是感到气在里面流动,是一个大气场的感觉。如果有一个外力相加,似乎会有反弹的感觉。书法之气隔行相通这个难度在古代或现代书法家之中都很难达到,古人提出的“气通于隔行”的问题从理论上研究的很少在实践中研究的也很少达到良好的效果的更少,袁先生一生都在琢磨这个事,就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袁啸先生创作了我们当今这个时代无于伦比的隶书艺术。他的书法其字形、线条、通篇的贯气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他在很多方面所达到的都是硬功夫,如果我们不下大工夫去研究是很难理解的。我们更要研究袁啸先生的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以及文学的,诗词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同时我们更希望能看到袁啸先生在书法方面一些技术性的经验性的文章。

                                     中国金牌主持人 中原                                                                                                                     2011年8月于河南许昌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